龙井坚强母亲朱玉兰让零智商脑瘫儿走进大学 城事-延边站 周柏航 245592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龙井坚强母亲朱玉兰让零智商脑瘫儿走进大学 城事-延边站 周柏航 245592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延边站 > 城事

龙井坚强母亲朱玉兰让零智商脑瘫儿走进大学

2017-07-17 14:49 | 来源: 吉网

  近日,龙井市传出好消息,在日前揭晓的“中国好人榜”名单中,龙井实验小学教师朱玉兰榜上有名。朱玉兰凭着坚韧、执着,不抛弃不放弃,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了20多年,让零智商的脑瘫儿子站立起来,并成功考上了大学。

  现年52岁的朱玉兰,是龙井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1993年8月31日,生下一个8斤半的男婴。当全家人沉浸在幸福中时,噩耗传来,由于医疗事故,婴儿小脑严重受损,患上脑瘫。医生断言孩子智商为零,并表示医学上没有治疗方法。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情况,朱玉兰夫妻俩整日以泪洗面,伤心已极。经过的痛苦挣扎,他们下决心绝不向命运低头,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希望的人生之路。为此,夫妻俩开始了解这种病,翻阅了国内外很多有关治疗脑瘫的书籍。朱玉兰更是从孩子几个月大开始,开发孩子的智力,她每天为孩子反复读同一本绘图书,家里墙上到处是自己写的汉字方块,每天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认读,不错过每一个机会,连上下楼夫妻俩都要抱着孩子数楼梯的层数。周围的亲戚朋友劝说她这样做是徒劳的,但作为母亲的朱玉兰并没有放弃。即便如此,孩子到了五岁还是走不了路,说话含糊不清,独自做不了任何事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朱玉兰的丈夫在书上看到中医可以治疗这种病,从此夫妻俩踏上了寻医治病的历程。夫妻分工,丈夫去国外打工挣钱,朱玉兰则在家为孩子治病。她自学了功训和按摩,每天4点半就叫醒孩子,做单腿蹲起,起初左脚要踩在斜坡板上做单腿蹲起,孩子最多要做一万个,孩子又累又疼,实在受不了,就撕心裂肺地喊叫。无论孩子怎样哭闹,朱玉兰都流着热泪,哄着孩子坚持完成。最折磨人的是这种病时好时坏,病情好的时候,让你感觉马上就要发生奇迹;糟糕的时候,让你感觉所有的努力都归零,让人失望,甚至绝望。“如果18岁之前走不了路、说不好话、穿不明白衣服,孩子就永远没有希望了!”朱玉兰清楚地知道此中道理,丝毫不敢怠慢,争分夺秒利用饭后的半小时,拿着新华字典教孩子发唇音,教孩子吃饭、穿衣服。

  孩子在13岁前睡眠不足5小时,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雷打不动都要功训、按摩。一年春节,在孩子的姥姥家,别的孩子都在高高兴兴地玩,孩子有姥姥庇护不想功训,因为做单腿蹲起时不只是累还会很疼,但不做的话病情会反复,因此必须每天做500个蹲起,生气的朱玉兰把光着脚的孩子扔到零下30度的雪地上,外婆抱着孩子哭,骂朱玉兰是狠毒的妈妈,但朱玉兰又怎么能不心疼孩子呢,只能把伤藏在了心底。功训最难的就是纠正孩子走路的姿势,很多时候会招来邻居、路人的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有些人甚至会当着孩子的面说:“你的孩子是不是傻子?”还有的手舞足蹈学孩子走路。每当此时,朱玉兰都会心疼地安慰孩子,不让孩子幼小的心里留下阴影。

  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每次路过超市橱窗,她都要考考孩子看到了什么,说不上来再走回去看。日子长了,孩子养成了一个习惯,路过标志牌、广告牌,都要读一读、认一认上面的字,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还从大人言谈中学会了看表、看挂历。有时还会主动学习,没上学之前,就会算简单的加减乘除,对知识充满好奇心。练习走路时,一旦走累了,朱玉兰就带孩子蹲在地摊上看书,买一本书算是鼓励。朱玉兰无论去哪家医院,都要带孩子光顾当地的新华书店,不急于买下书,让孩子找自己喜欢的书看,每次为了继续看上次看过的书,孩子会很认真地练习走路,即使现在孩子长大了,也仍然保持着逛书店看书的好习惯。

  苍天不负有心人,9岁那年孩子终于如愿以偿在龙井实验小学入学了,但孩子说的话听起来还很模糊,写的字就像方便面一样弯弯曲曲。别的孩子只需5分钟完成的作业,自己的孩子却要写四五个小时,每写一笔朱玉兰都要看着笔画的长短,怕孩子写不到格里,或一笔把本子划破弄坏。在小学六年级时,孩子在龙井市红十字会及学校全体师生的帮助下去国外做了手术,经过治疗,孩子终于可以自己上学了,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孩子在母亲、老师和身边同学的帮助和支持下慢慢长大,并被保送到延边一中,在2013年9月,以554分的成绩考入了吉林财经大学会计系。

  朱玉兰,用柔弱的双肩,以及常人难以想像的决心和毅力,谱写了一曲万难不怕的母爱之歌,让黯淡的生命重新绽放光彩,创造了生命奇迹。

  吉网 吉刻APP 记者 胡兆意

责任编辑: 周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