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近年来,龙井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各族同行、一心向党,奋力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夯实政治基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突出政治引领作用。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评和考核体系,不断提升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突出思想引领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作为第一议题,在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上进行学习。组建“石榴红”宣讲团,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群众等群体,讲好民族团结故事、脱贫攻坚故事,营造人人讲铸牢、人人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突出机制保障作用。制定出台《中共龙井市委贯彻落实<中共延边州委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的决定>实施方案》,修改党政机关“三定”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部门履职尽责的重要职能,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夯实文化基础,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深入挖掘共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依托中华传统节日和“8•15”老年节、农夫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持续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传承尊老爱幼、崇文重教、和谐和睦的中华传统美德,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嵌入百姓生活之中。注重传承特色,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深入阐释伟大建党精神谱系,打造了东山红色文化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充分激发各族群众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巨大热情。坚持守正创新,从中华文化根脉中汲取营养,着力做好“花甲礼”“传统婚礼”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使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教育载体。着力打牢基础,坚持把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增进文化认同的基础工程,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实现中小学各年级三科统编教材全覆盖,实施“童语同音”计划,通过“小手”拉“大手”,把说好普通话延伸到每一个家庭。
夯实社会基础,全面打造互嵌交融的环境
创新搭建“三交”平台。依托生态、民俗等特色旅游资源,建设良田百世运动假日景区、琵岩山文化旅游风景区等旅游促“三交”基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景区建设、展陈展示、讲解体验、宣传推广之中。依托足球促“三交”,建成中国足协国家青训基地,3年来,共举办国际、国内各级足球赛事2000余场,承办U15、U17赛事3100余场。全面抓好示范引领。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红色资源,建设以“护国安宁 无声功勋”主题的韩乐然生平展,以“守边固边 兴边富民”主题的开山屯镇实践基地等4个州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让各族青少年在“行走的课堂”中,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建设安民街道吉明社区等8个“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打牢各族群众一家亲社会基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龙井第四中学等6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先行校,广泛开展“开学第一课”等活动,让爱我中华的种子深埋心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对标国家示范测评指标体系,进一步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广泛开展“七+N进”活动、“龙井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评选活动,培育出省州级教育实践基地24个,涌现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龙井市也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夯实物质基础,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定位求精求实。持续做大做强医药、食品、旅游三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服装纺织、能源矿产两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康养、教育、数字、体育四大朝阳产业,形成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位列吉林省第4、延边州第2。2024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列吉林省第1。经济发展活力充分释放。抢抓“民营企业进边疆”有利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举行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集中签约10个项目,总投资20.05亿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入实施边境村三年建设行动,大力推进返乡创业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延边大米、延边黄牛、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和劳动力回流。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增进。落实好《促进边境人口稳定的政策措施》,加大边民补贴、新生儿养育补助等发放力度,做好稳边固边专干、公益性岗位招募等工作。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2022、2023年度群众满意度连续位居吉林省第1。打造“海兰江e站”党建便民服务平台,并在全省进行推广。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未来,龙井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龙井力量。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刘源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