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促发展 同心共建美家园 要闻-延边站 赵鹏 3844298
民族团结促发展 同心共建美家园 要闻-延边站 赵鹏 384429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延边站 > 要闻

民族团结促发展 同心共建美家园

2024-04-30 15:20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这里,是全国闻名的民族团结进步样板社区,各族群众携手并进,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深根植于心;

  这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幸福社区,各民族群众将民族团结融入血液;

  这里,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卡墙、筑基路、同心亭,成立全国首个“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打造“红石榴之家”展厅,社区党委集体创作《中华民族一家亲》歌曲,民族团结“主旋律”歌声嘹亮。

图1.JPG

  走进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一幅民族团结的和谐画卷跃然眼前。这里,用心雕琢、精心呵护,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的动人图景铺展开来。

图2.jpg

社区供图

  丹英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为了全面了解各民族居民的所需所盼、所思所想,成为社区党委书记兼居民委员会主任的王淑清,自学了少数民族语言,通过加强交流,全面化解各族居民的烦心事、揪心事。社区常态化开展“邻居节”“社区音乐会”“趣味运动会”等各项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22年来,广泛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使各族居民联系越来越紧密、感情越来越深厚。

图3.JPG

  社区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一核十元八共”党建联盟体系,凝聚驻街军警、共建单位、两新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每逢节日组织社区的“阿妈妮”到部队举办联欢会;战士退役,社区会带上当地各族群众到部队开欢送会;驻地官兵们也积极参加清洁家园、养老助残、扶贫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军民鱼水情深氛围浓厚,大家从“陌生人”变成了“一家人”。

  近年来,边境地区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社区针对不同民族老年人的需求特点,开展“助老工程一条街”“黄丝带”“居家养老服务”等一系列养老服务活动,动员辖区内93家药店、理发店、干洗店和超市等,为空巢老人提供无偿或低偿的日常需求服务,形成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的和谐氛围。

  社区率先建设“蒲公英之家”,组织开展“代理亲人”志愿服务项目,将驻军部队官兵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辖区30余名空巢老人和70余名留守儿童找到了“代理亲人”。空巢老人有了“兵子女”生活不再困苦,留守儿童有了“新父母”告别孤单。

  “感谢社区为两个孩子找到这么好的‘代理爸爸’,多年来尽心尽力地照顾着两姐妹,两个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她们希望长大后能成为像‘孙爸爸’一样的人,保家卫国、戍卫边疆。”78岁的空巢老人金胜淑和“兵儿子”刘占峰十几年来互相照顾,成为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于亲人的“母子”。

  为了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社区建立起“淑清大姐工作室”,运用“三个三”调解工作法,先后化解矛盾纠纷1万余件,100多本民生日记写下了社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

图4.jpg

  民族团结促发展,同心共建美家园。丹英社区从日常工作入手,从点滴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着身边的人。在这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像春风化雨般滋润人们的心田,这里的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马春雪

  摄影 刘源江 李娜

编辑: 赵鹏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