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蕴藏着生机和活力的热土,演绎着一个个实干兴市、转型发展的精彩故事。
过去五年,敦化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奋力争先,全市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16年,敦化地区生产总值将实现19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实现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5倍、1.7倍、1.9倍,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4∶48∶38。
敦化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已跃升至全省县市前五位,连续三年县域经济Ⅱ类县考评全省第一位。
经中科院测评,敦化市县域发展潜力、经济竞争力已进入全国百强行列。
过去的五年,敦化市先后荣获国家级医药城、国家级实木制品名城、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电子商务示范县、科技进步先进县、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市等28项国家级荣誉。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经过五年“赶考”,敦化市委、市政府向全市48万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产业升级 大项目强劲带动
五年来,敦化市着力调结构、促增量、保存量、补短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与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双轮驱动,逐步形成医药、林产、能源矿产、旅游、物流、电子商务、食品和机械加工为主导的新型产业格局,对周边地区形成了较强的辐射带动力。以医药、林产、食品、机械和能源矿产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愈加完善,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465亿元,比2011年翻一番,福康药业、宝利祥蜂业、福兴粮油挂牌新三板。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敦化市适应新常态,精准发力,紧紧握住项目建设这个“动力引擎”,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税收贡献率突出、产业链条长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做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激活一个城市。五年来,敦化市累计开工项目1175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556个,亿元以上项目18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2016年全年开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6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省政府调度的59个“百日攻坚”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抽水蓄能电站上下库区大坝开工建设,敖东延边药业、东方机械完成易地搬迁,亚联机械连续压机、草还丹高端保健品、众达禽业标准化养殖场顺利开工,凯莱英药业和贝因美乳业技改、德蕴电气扩能改造等项目发展良好;欧亚购物中心、大德广场、客运枢纽主体竣工;龙蒲高速、敦化至长白山高铁进展有序,敦化至牡丹江高铁、民用支线机场、敦化至五常公路列入国家和省发展规划。
五年来,敦化市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接续实施。长珲城际铁路、鹤大高速全线通车,连接东西、贯通南北、辐射周边的“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发展敦化·邀您同行”等系列招商活动成功举办。敦化开发区承载功能和发展质量实现双增强,总产值比2011年实现翻番,年均增速24%。
绿色转型 凸显经济新增长极
敦化市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循环、高效的转型发展理念,积极转方式、调结构、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倾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服务业全面提档升级。敦化六鼎山文化旅游区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雁鸣湖温泉度假村获批国家4A级景区。五年来,该市共计接待游客265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33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3.3倍和4倍。电子商务迅速兴起,投资1.5亿元的大德创客园成为全省首家县级“双创”园区,2016年园区入驻企业将实现利税近百万元,吸纳和带动就业超过600人,电子商务实现销售收入2.29亿元,带动企业、商户近500家。大德敦化淘宝和微商平台运行良好,设立72个村级服务站,村淘交易额位居东北区第一名。建成240个村级“开犁网”信息服务站,打通物流进农村“最后一公里”,荣获“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和“电子商务示范县”称号。商贸流通蓬勃发展,沈铁商厦项目进展顺利,成都花木交易所吉林结算中心落户敦化,黑木耳交易市场投入使用。吉林银行、民生银行、九台农商银行进驻敦化。敦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5亿元,是2011年的1.8倍。
生态立市 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敦化城市虽小,却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众多美誉。
不论世事怎样变迁,“绿”作为敦化的底色历久而弥新。敦化不仅把绿色与发展融入经济发展理念中,更把生态立市融入到城市建设中。五年来,敦化致力于优环境、提品位,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累计投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5亿元,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和承载功能全面提升,城镇化率达到66%,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0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坚持老城区提质和新城区扩容并进,改扩建城区街路65条,游园广场面积达到430万平方米,扩增水面10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8平方公里,山水环绕、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空间形态基本形成。完成“暖房子”改造352万平方米,建成保障性住房9552套,改造农村危房9321户,集中供热、垃圾转运、污水处理实现城区全覆盖。266个村屯11万人吃上安全放心水。新建农村水泥路1310公里,水泥路实现村村通。大力实施“示范引领、村村提升”工程,持续整治农村环境,成功创建国家和省州级美丽乡村14个,市级模范村50个、先进村110个。江南镇、大石头镇分别被列为省级城镇化示范镇、扩权强镇改革试点。成立生态环境保护中心,退耕还林还草7.8万亩,获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生态镇3个。
关注民生 百姓更有幸福感
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前提,改善民生是发展的动力和目标。敦化市始终把民生放在重要位置,累计投入17亿元,市政府连续五年承诺的民生实事都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百姓拍手称赞。
过去五年,敦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德敦化”系统工程深入开展,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投入1.5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87个,对3201户5293人实施精准扶贫。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3900元和13500元,比2011年分别增加8500元和5500元。累计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实施丧葬费和抚恤金制度,“五七”家属工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考、中考、职业教育升学率始终保持全州领先;办学条件全面改善,高中阶段实现免费教育;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药品零差价、先诊疗后付费普惠群众;敦化市医院成为州内县市首家三级丙等医院,敦化市中医院获评国家中医药科技推广先进集体。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建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户、中国驰名商标3件;连续第四次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市,第六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连续四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第五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深化法治敦化、平安敦化建设,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得到妥善化解,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和社会治理水平日益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全省领先。
固本强基 凝心聚力谋发展
多年来,敦化市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出台系列配套制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加强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和作风建设,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明显提升。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群众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79件、政协委员提案415件。面向社会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一张网”建设基本完成。深化“放管服”改革,承接行政审批事项20项、取消35项,减免收费项目81项,非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营改增改革全面落实,“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积极推进,商事环境更趋优良。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实现“五统一”,被评为全国县级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单位。全面加强“法治敦化”“平安敦化”建设,推行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实行市级领导定期进社区活动,落实信访包保积案制度,各类信访问题得到有效化解,社会持续保持和谐稳定。
五载躬耕结硕果,蓝图绘就踏浪行。过去五年,敦化人不做虚功,苦干实干,奋力争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现今,“全力打造繁荣富裕、开放包容、魅力宜居、幸福和谐的创新型生态经济强市”,一幅美好的蓝图又已徐徐展开,48万敦化人民正满怀信心向“十三五”更辉煌的目标击鼓奋进。 张烨 本报记者 邢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