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谱写民生改善和谐曲 要闻-延边站 李明伟 218264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延边站 > 要闻

敦化谱写民生改善和谐曲

——延边州十大民生工程百件惠民实事系列报道之一

2016-08-04 | 来源: 延边网

就业惠民工程、城建惠民工程、教育惠民工程、环保惠民工程……一桩桩利民实事,犹如涓涓清流滋润着百姓心田,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百姓眼前徐徐展开,一张民生幸福网在敦化百姓心中完美呈现。

拓宽就业路 唱响创新创业曲

自从去年全州提出“返乡回引工程”以后,作为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大德创客园成为推动敦化市创新创业工作的新引擎和新动力。8月1日,记者走进敦化市大德创业园,创业者忙碌的身影、大型显示屏闪烁的成功交易的数字、入驻企业负责人满脸喜悦的笑容……让人们充分感受到这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第一批入驻大德创客园的创业者、2007年毕业于长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王海龙表示,大德创客园,为他提供了创业培训、创业扶持等免费服务,让他结识了更多的创业企业,逐步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目前,王海龙在3D打印技术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自主设计制造了多款FDM级桌面3D打印机,成为全省较为前沿的创业项目。敦化市众成物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卫东也是大德创客园的受益者。他告诉记者,大德创客园给了他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不仅使他们的产品得到完善开发,完成之前无法完成的工作,还让公司业务得到拓展,得到国家、省有关部门的认可。如今,于卫东和他的众成物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从营业面积9平方米的个体户成长为仓储80平方米、纳税10余万元、固定职工6人、注册资本100万元的自然人独资公司。

目前,大德创客园已成为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省级大学生创业园、省级青年创业示范园、省级吉林三姐实训基地、电子商务进农村运营中心、省创新企业人才分孵化器、省青年创业训练营分营。如今,园区已收到入园申请230余份,吸纳创业项目75个,入驻企业或创客60多家,32家在创客园注册,带动就业700余人。

打牢基础设施  唱好暖民曲

一台台重型施工机械不停地轰鸣运行,一辆辆大型运输卡车在尘土飞扬间往来穿梭,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紧张施工……作为2016年敦化市重点城建民生工程的“大德广场”建设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德广场”建设项目位于敦化市高铁站前,占地面积15公顷,总投资1.4亿元,建设内容包括给水、排水、道路、铺装、景观绿化、亮化等广场建设工程,地下停车场2万平方米。该项目5月12日开工建设,今年完成地下停车场和地上附属道路建设,现已完成工程量的70%,预计12月竣工。明年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建设,预计两年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大德广场是敦化市的又一张城市名片,建成后将成为旅游观光、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对推动、促进敦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敦化市建设局副局长王海文说。

走在敦化市乾城街上,一条条旧街巷穿上“新衣服”。家住附近的居民李兴强告诉记者,过去这里是土路,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让人不忍直视。自打改造后,这里的环境有了很大变化,旧貌换新颜。据了解,敦化市乾城街改造是乾城小区的配套工程,包括行车道、人行道、停车港湾、绿化建设。敦化市建设局预算科科长臧辉介绍说:“这条路设计长度360米,宽度是15米行车道,大约5000多平方米,投资170万左右。现在正在做人行步道和绿化,预计一个月后竣工。”

不仅如此,敦化市还消除城区环路以内旱厕。目前,敦化市旱厕有37座,环路内旱厕10座。2016年拟拆环路内旱厕,建设高标准水冲公厕。现正在施工的水冲公厕有4座,拟施工的还有2座,计划在2016年底将环路内的旱厕全部拆除。农村实施厕所革命,力争完成家居式水冲厕所1000座。

紧抓教育工程 唱好智慧曲

走进敦化市实验中学,只见施工人员正在加紧建设学校操场看台,一栋新建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据敦化实验中学副校长庞志军介绍,敦化市实验中学原高一教学楼始建于1978年,使用年限较长,存在安全隐患。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投资1365万元,新建一栋教学楼,共五层,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新教学楼内设教学班级28个,多媒体阶梯教室500平方米,室内卫生间425平方米,各类功能室和教师办公室一应俱全,可容纳1500名师生工作和学习。新建教学楼将10月15日竣工并投入使用。为全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更多市民享受到政策红利,2016年,敦化市投资3275万元,将全市高中教育纳入免费教育范畴。市财政按每生公用经费3500元年初列入预算,免除高中学生的学杂费、教材费、住宿费、体检费、高三补课费等现行收费项目。目前,资金已经到位,全市有7500名高中生受益。“免费教育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提升了贫困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信心,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办学经费资金来源问题。”敦化实验中学校长姜东平说。

搞好新农村建设 奏响富民曲

一排排红顶白墙的房屋整齐坐落在青山绿水间,水泥道路两旁绿树成阴,2000多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一条彩砖铺就的小路直通湖边……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的美丽蜕变,充分展现了我州“十大民生工程,百件惠民实事”工程取得的成果。

对于小山村这几年来的变化,不善言辞的小山村村民马付用了简单、朴实的3个字描述:“大”、“多”、“好”。即变化大、收入多、生活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小山村在新农村建设上先后投资1500万元,完成266平方米的村部党建规范化建设,新建水泥路8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新建仿古实体围墙5000米,植树7500株,新建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2个。小山村监委会主任姚久福对记者说:“村里环境变好了,吸引了更多的游客驻足停留,村里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旅游特色产业,创办民俗特色的农家院,销售农副产品,增加村民收入。”现在,小山村实现年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人均收入15000元。

盛夏的敦化,一项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让百姓越来越多地享受改革创新发展成果,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记者 李思宇

责任编辑: 李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