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工不富,没有工业,社会就没有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就无法提高。在1月9日举办的延边州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延边州工信局局长于胜利自然成为媒体记者追问的焦点人物。
到2021年形成四大产业集群
记者:延边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绿色转型发展,请问延边工业产业将如何转型,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于胜利:我们确定了“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思路,主要从五大产业入手,实现转型发展。
一是医药产业。以“敦化国家医药城”为支撑,打造“敦化至延吉现代中医药产业带”;建设中药北药药材集散地,构建国家级中药北药研发平台和检测中心;扩张化药、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在保健品和生物制药领域有重大突破,培育几个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品种,初步形成医药大健康产业体系,加快打造“中国北方新药谷”。2017年力争实现产值110亿元。
二是食品产业。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培育投入,鼓励企业争创中国名牌、驰名商标,使用特色食品地理标志。重点发展民族特色食品、生态食品、长白山矿泉水、海产品、人参等产品研发和深加工,加快建设享誉全国的特色食品产业基地。突出 “长白山”共育品牌建设,加大“去库存”和结构调整力度,巩固第一大税源。2017年力争实现产值390亿元。
三是木制品加工产业。加大现有企业重组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强与知名品牌战略合作,提升产品档次;推广木结构建筑,建设木结构生产基地;加快木制品行业整合,谋划建设集交易、加工、集散为一体的国际化木制品产业园区,形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2017年实现产值350亿元。
四是能源矿产业。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和储备,扶持珲春紫金矿业、天池矿业、龙腾能源等企业稳定增长,抓好现有企业改造,促进产品创新;加快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风电等绿色能源建设,推动能源矿产转型跨越。2017年实现产值240亿元。
五是装备制造产业。紧抓“中国制造2025”、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宁波市对口帮扶延边州扶贫协作等有利契机,强化技术研发、管理创新。积极争取国家战略性投资,承接国内外知名装备制造企业产业转移项目和零部件生产项目。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延边制造”升级版。2017年实现产值170亿元。
到2021年,力争形成产值500亿元的医药产业集群、千亿元的食品产业集群、500亿元的木制品加工产业集群、200亿元的矿产业集群。
从三方面入手 发展税源经济
记者:如何推进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不断优化与提高,变生产型经济为效益型经济?在加快发展税源经济上将采用什么样举措?
于胜利:我们在确保工业总量这个“量”增长的同时,也要千方百计实现“质”的提升,归根到底就是提高效益,扩充税源。未来一段时期,着重从“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三大方面入手发展税源经济。
一是盘活存量。抓好现有企业挖潜扩能,采取技术改造、嫁接引进、兼并重组等方式盘活存量。计划分类培育200户重点企业,推动现有亿元以上企业向5亿元规模迈进,5亿元企业向10亿元规模迈进,10亿元企业向20亿元规模迈进。到2021年,现有重点行业企业存量部分预计可增加产值200亿元左右。
二是扩大增量。首先,推动在建重点工业项目扩增量。目前,全州在建重点工业项目共计105个,包括延吉烟草工业园、安发生物科技、延吉国药基地、利孚生物科技、吉煤集团低阶煤洁净化等项目。到2021年,力争50%以上项目达产达效,争取新增产值200亿元左右。其次,谋划实施重大产业项目扩增量。锁定税源项目,加大招商选资力度,谋划并实施一批影响长远、牵动全局、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好项目。到2021年,全州每个县市都有1—2个对产业有重大支撑、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带动产业倍数增长的标志性工业大项目,实现项目链式集聚。该批重大产业项目陆续顺利实施后,计划投入将达200亿元以上,到2021年,其中部分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新增产值150亿元左右。再次,推动企业入规扩增量。继续开展企业成长工程,着力培育四环澳康药业、金洋实业、凯合荣药业、神圣制药、珲春旭竹参业、汪清祥瑞拖拉机、延边宏雅矿泉饮品等200户企业入规升级。到2021年,力争新进入规上行列企业100户,全州规上企业达到600户,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
三是提高质量。坚持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始终把握好速度与效益、增长与结构、发展与创新的平衡点,提高工业发展质量。一是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增强协调性,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工业由低质量的粗放式增长向高质量高效益的集约式增长转型。二是实现增长与结构的统一。推动产业结构由低端向中高端转换,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传统产业全面提升,新兴产业占比不断扩大,产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三是实现发展与创新的统一。突出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着眼“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围绕我州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开展产学研联合创新,提高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胡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