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红色资源+”赋能研学 让红色传承深入人心 城事-延边站 王金顺 3998300
汪清:“红色资源+”赋能研学 让红色传承深入人心 城事-延边站 王金顺 399830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延边站 > 城事

汪清:“红色资源+”赋能研学 让红色传承深入人心

2025-11-21 08:5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教室中,动听的旋律激荡心灵,学员们在歌声与故事中感悟红色精神;稻田里,农耕的身影忙碌穿梭,学员们在劳作间体会价值与传承;拓展场上,团队协作攻克难关,在模拟实战中赓续抗联斗志;培训室内,急救技能实操演练,学员们在专注中筑牢生命防线。这些生动的场景,正是吉林汪清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创新研学课程的鲜活缩影。

  该中心聚力打造“红色资源+”创新研学课程,通过构建以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拓展教学等为重要形式的教学体系,紧密对接学员特点和岗位需求,变“固定式”培训为“菜单式”培训,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教育培训的供需精准匹配中实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音乐思政课:旋律映初心 沉浸悟使命

  走进该中心教学现场,《一抹中国红》《青春心向党》等红色歌曲接连奏响,讲解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歌曲背后的革命故事,烽火岁月中的坚守与奉献、热血儿女的家国情怀,深深触动了学员的心灵。

  作为中心特色研学课程,音乐思政课系列涵盖《唱红色歌曲,做红色接班人》《童心向党》《托起明天的太阳》等,以艺术语言为桥梁,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课程打破传统理论宣讲模式,将演唱红色歌曲、讲解革命故事与互动分享相结合,引导学员在旋律中追溯党的光辉历程,在感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互动环节中,学员们分享学习体会,表示要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忠诚与对祖国的热爱。

  民俗劳动实践课:劳动亲近自然 增强实践能力

  在东光镇明月沟村的金色稻田里,学员们手持农具弯腰收割,汗水浸湿衣衫仍不停歇;金灿灿的玉米堆前,学员们分组竞技,争分夺秒剥玉米粒,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这是《指尖跃动的“黄金粒”》劳动实践课程的生动场景,让学员在亲近自然、体验农耕中感受劳动价值与丰收喜悦。

  在《探索民俗美食奥妙 品舌尖上的家乡》民俗体验课上,学员们学习制作朝鲜族辣白菜。挑选白菜、涂抹调料、腌制封装,每一步都全神贯注,感受民族饮食的文化魅力。

  拓展急救课程:实战强本领 协作铸担当

  “各小组注意,前方战场需紧急运送补给,务必密切配合!”在户外拓展场地上,《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抗联精神》课程正在进行。学员们以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保卫战为背景,参与“手雷投掷”“运送补给”“车轮滚滚”“红色印记”等体验项目,在模拟实战中感受抗联战士的英勇无畏与牺牲精神。大家相互配合、彼此支持,遇到困难共同商讨方案,充分展现了团队协作精神。

  在室内急救培训教室,《急救为人 “救”在身边》课程干货满满。讲师通过理论讲解与现场演示,详细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术的核心原理、判断方法及操作要点。在实践环节中,学员们分组模拟演练,反复练习按压、吹气等关键步骤,在实操中掌握技能,体悟守护生命的责任感与成就感。

  从音乐思政的精神浸润到民俗劳动的实践传承,从拓展训练的协作担当到急救技能的实用赋能,该中心“红色资源+”创新研学课程以多维融合模式打破传统培训的边界限制。课程立足红色传承内核、贴合学员实际需求,让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实现思想淬炼、能力提升与文化认同。未来,该中心将持续深耕红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让红色研学成为滋养初心、赋能实践的重要平台,为传承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注入持久动力。

  图文来源:汪清县委宣传部

  初审: 王金顺   复审: 李超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