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林区人民检察院始终围绕检察工作现代化目标要求,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以“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检察官队伍”为目标,构建全周期、多维度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搭平台、强赋能、优机制等举措,推动检察官队伍依法忠诚履职,促进检察工作提质增效。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检察官队伍忠诚根基
构建“多维学习”机制。建立理论学习小组,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每周学习清单,通过集中研学、专题研讨、线上自学等形式,引导检察官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每年开展政治理论学习40余次、专题研讨8场,推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提升。创新开设 “党建微讲堂”,组织青年检察官上讲台授课8期,实现政治学习与业务提升有机融合。
深化“效果统一”实践。将政治要求贯穿办案全流程,检察官在办案中自觉融入政治考量,通过案例研讨、案件评查、公开听证等载体,推动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有机统一。召开覆盖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的检察听证会,常态化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督促整改,以严格评查倒逼规范司法。
发挥“头雁领航”效应。入额院领导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分别对接刑事、民事、公益诉讼等条线,全程指导办案,以 “关键少数” 带动 “绝大多数”,其中2个案件获评省级典型案例。严格落实检察委员会集体决策制度,定期召开检委会,对重大案件进行分析研判,精准破解办案难题。
构建多元培养体系,提升检察官队伍履职能力
实施“导师帮带”制度。精心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资深检察官担任导师,与青年检察官结成“传帮带”对子。导师负责在办案技能、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定期听取思想工作汇报,审核把关法律文书,传授办案心得与技巧,加速青年检察官成长。
搭建“实战练兵”平台。将青年检察官安排到疑难复杂案件、信访接待、专项工作等一线岗位进行锻炼。推行青年检察官轮岗交流制度,使其熟悉不同业务条线工作,培养复合型检察官,组织2名检察官开展轮岗交流。积极组织青年检察官参加业务竞赛、辩论赛、公开听证、模拟庭审等活动,在实战中提升证据审查、法律适用、出庭公诉、法律监督等核心能力。
完善“精准培训”机制。针对青年检察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短板,聚焦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证据规则等前沿和实用内容,通过案例教学、网络培训、外出研修等多种方式,持续更新其知识储备,提升专业化水平。5名检察官入选分院、省院各条线人才库,1名检察官主讲课程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秀课程。
健全严管厚爱机制,激发检察官队伍内生动力
严格监督管理。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报告制度,引导青年检察官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建立“检察官廉政档案”,记录办案纪律、信访投诉等情况。同时,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和流程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帮助检察官树立严谨细致、规范司法的作风。
建立科学考核评价。建立符合检察官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实绩导向,将办案质量、效率、效果等作为核心评价指标。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提拔使用等直接挂钩,打破论资排辈,对表现突出、业绩优异的青年检察官大胆使用,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先后有3名青年检察官选任到中层重要岗位,推荐优秀公务员4人次,1名检察官荣获全省优秀检察官,1个办案团队荣获全省检察机关集体三等功。
做好检察官等级晋升。立足制度、畅通渠道,高效开展检察官等级晋升工作,近年来,晋升检察官等级6人,其中2人晋升四级高级检察官,进一步激励和鼓舞了基层检察队伍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汪清林区人民检察院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