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虎恢复计划代表团(TAG工作组)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汪清区域开展实地探访。作为WWF全球老虎恢复计划年度研讨会的核心延伸环节,代表团通过实地走访、技术交流、样本查看等多种形式,深入调研汪清县在虎豹种群保护、栖息地修复及社区协同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成效。
考察首站在金仓林场救护繁育基地。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鹿群野化训练全流程,代表团现场察看了梅花鹿的活动状态与饲养环境。据悉,该基地自2012年起已累计引入并释放马鹿、梅花鹿117头,目前仍驯养梅花鹿约50头,且已监测到虎豹捕食释放鹿群的影像资料,直观印证了其对虎豹种群恢复的支撑作用。经过2019年、2023年的两次升级改造,基地已拓展野生动物救治、科普宣传等功能,成为集“保护+繁育+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保护平台。
在金沟岭林场,代表团深入栖息地修复试点区域,工作人员展示了林木抚育前后的生态变化对比图,代表团俯身查看土壤墒情与幼苗生长状况,详细询问退化林地修复的关键技术参数;在病虫害防治基地,考察团重点了解灾害木采伐标准与后续补植方案,对林场“先评估、后采伐、再补植”的科学作业流程给予充分认可。作为“森林栖息地恢复性经营项目”核心区域,该林场通过系列举措为虎豹构建起隐蔽性强、猎物充足的优质栖息环境,同时以“采育结合”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林业生产的动态平衡。
在东光镇长荣村平贝母种植基地,代表团察看贝母生长态势,听取村负责人关于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的介绍。该项目利用废菌渣、牛粪等合成有机肥料开展生态种植,既解决了此前国家公园建设导致传统产业受限的发展难题,又避免了传统产业对森林生态的破坏,为村民开辟稳定增收渠道,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是WWF重点扶持的社区项目。
在益生商务酒店,代表团与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就如何实现公园区范围内产业转型发展展开深度对话、交流,并品鉴了桃源木耳宴,绿色有机、种类多元、口感独特、营养丰富的木耳制品获得代表团极大赞誉。
考察结束后,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虎恢复计划代表团一致表示,汪清县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中,其智能化养殖、可持续林业经营、生态产业融合等创新实践,不仅为东北虎豹种群稳定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更在全球大型猫科动物栖息地建设领域树立了标杆,为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同推进提供了“中国方案”。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生态保护与社区共生新路径。
汪清县委宣传部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