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汪清县汪清镇西南10公里处,东明村如一颗温润的明珠,镶嵌在山林与田野间。东明村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党建为引领、以实干暖民心、以产业促共富,在边境乡村的沃土上书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篇章。
党建引领聚合力,筑牢团结 “压舱石”。东明村党支部始终秉持“强核心、壮基础、办实事、凝人心”宗旨,将民族团结融入基层治理血脉。落实 “三会一课” 制度,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不断提升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打造了一支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的党员队伍。村 “两委” 干部带头践行 “自治为本、法治为纲、德治为魂” 的三治融合模式,推行 “积分制、清单制” 管理,聘请法律顾问化解矛盾纠纷,近年来累计提供法律咨询18人次、解决困难诉求15次,让“有事共商、难题共解”成为村风常态。党员带头参与红色教育,组织群众参观党性教育基地,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共同信念中凝聚起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向心力。
产业共富添动力,夯实和谐 “支撑点”。产业兴旺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实基础。东明村充分发挥帮扶部门优势,协调东西合作资金59万元建起民族食品加工厂,生产大酱、纳豆、酱油等特色产品,每年为村集体带来3.55万元收益;争取45万元实施围栏牧场项目,年增收2.7万元;通过租赁非基本农田,让村民与村集体共享发展红利。水稻、大豆等传统种植产业稳步发展,“产业兴则民心齐”的图景愈发清晰。
宜居乡村增福祉,擦亮幸福 “底色图”。东明村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聘请10余名保洁员,设置10个垃圾收集点,建立常态化卫生保洁机制;升级污水处理设施,自筹资金铺设巷道花砖、美化自建房外墙,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红白理事大厅等资源,通过“点单 + 接单”模式精准服务群众,文化广场上的欢声笑语、养老驿站里的温馨陪伴,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暖意直抵人心。
展望未来,东明村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民族团结进步为纽带,在产业振兴中聚合力,在乡风文明中铸同心,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谱写和美村寨建设的崭新篇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刘源江 文/图
制作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