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井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边疆实践,创新构建“政治引领+社会治理+法治保障+民族融合”四维联动体系,探索形成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群众安全感指数连续三年登顶全省,实现“三连冠”。
强化政治引领,构建平安建设责任共同体
将平安建设纳入党委“一把手”工程,建立由市委书记牵头负责,市委政法委统筹协调,70个成员单位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聚焦“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通过织密风险防控网络、贯通法治实施路径、拓宽服务群众渠道三维“靶向”发力,推动社会治理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从“单一管控”向“多元共治”升级,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创新社会治理,打造“枫桥经验”边疆实践样本
深入实施“四下基层”工作法,组织20余名县级领导干部下沉一线解决民生难题,推动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8%。创新“星级网格员”“平安美团”“平安环卫”等群防群治机制,依托全市104个综治中心及“海兰江e站”综治民声平台,实现群众诉求“码上办”,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组建1900人“双语义务服务纵队”,对重点人群开展“敲门行动”,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年均化解矛盾纠纷1180件。相关经验连续两年被中央政法委《长安》杂志刊发推广。
深化法治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新生态
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开展平安企业创建行动,建设景区法治文化长廊,年均组织普法活动110场次。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建立“九类案件”联查机制,整改行业乱象20余个;开展成品油、烟草市场专项整治,督促企业补缴税金445万元,查获涉案货值500余万元。严格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制度,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法治保障,龙井市获评全省县(市、区)级法治化营商环境满意度第一名。
促进民族融合,谱写团结进步新篇章
在平安边境创建中创新“3334”矛盾调处模式,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防控体系,投入专项资金升级边境巡逻设备。组建双语调解小分队,开展“学民俗、学语言、学文化”系列活动,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站,年均举办警民联谊活动40余场,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行双语法官巡回审判、双语导诉服务等举措,保障各族群众平等享受法治服务。平安边境建设经验获中央政法委媒体专题报道并向全国推广。
未来,龙井市将以更坚定的步伐,探索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新路径,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龙井,为边疆的稳定与发展续写新的篇章。
龙井市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