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优化服务、丰富活动、增强功能,着力构建“三共四同”互嵌式示范社区,努力探索形成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美好家园。
优化“共居共学”环境,提升同心共融效果。积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采取演讲比赛、语言教学、文字赏析等形式,开展“推广普通话 铸牢中国心”等主题活动23次。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元素,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广场庭院等场所设置文化墙绘、宣传展板95处,打造“红石榴家园”、民族团结示范街等特色阵地,不断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重要内容,依托“板凳微课堂”“炕头微宣讲”“网上小课堂”等载体,组织社区书记带头讲、“红石榴”宣讲团集中讲、“百姓名嘴”特色讲,推动党的声音进万家。开设“红石榴花开”等视频号,积极推送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活动信息等280余条,着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构建“共建共享”格局,凝聚同心同行力量。动员97个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建立“代理亲人”帮扶对子195个,常态开展关爱慰问、生活代办、就医陪诊等专项服务。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基层群团组织优势,深入推进“四季帮扶”“巾帼大宣讲”“青春志愿行”行动,积极开展文体、公益、联谊等活动65次,全面凝聚民族团结共识。聚焦群众所需,打造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食堂等阵地,全覆盖建立民族工作服务站,创新开办“公益集市”,为各族群众提供创业就业、教育培训、生活照料等“一站式”服务。吸纳在职党员、热心居民等,组建37支“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社区微工作、居民微心愿、治理微建议、民族微事项“四微”活动,凝聚服务各族群众的强大合力。
丰富“共事共乐”载体,营造同心同向氛围。统筹使用社区治理专干、“社工岗”等人员,选优配强13名社区统战委员,确保创建工作专人负责到底。建立“党红家事坊”“小凯说法工作室”等社区矛盾调解中心,积极吸纳民警、法官等开展普法宣传、解决矛盾纠纷81次,创新搭建“书记直通车”平台,推动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第一书记”定期下沉网格,精准把脉各民族群众诉求。精心设计活动载体,采取齐唱红歌、诗歌朗诵、秧歌舞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活动40次,聚焦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面向各族群众开展“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活动53次,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马春雪
图片来源:汪清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