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延吉市举行“八五”普法规划新闻发布会,全市“八五”普法工作正式启动。发布会上都说了哪些主要内容,一起来看。
首先,发布会对全市“七五”普法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以及“八五”普法规划制定的背景和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接着,对于大家颇为关心的“八五”普法规划的具体相关内容,会议一一做出解答。
“八五”普法规划内容包含哪些?
《规划》全文共有6个部分。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普法重点、五项保障措施、三项新举措、三项新要求”。
“六项普法重点”,是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和深入宣传与促进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党内法规。
“五项保障措施”,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落实普法责任、强化基层基础,加强评估检查。
“三项新举措”,是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普法与依法治理融合发展。
“三项新要求”,是推动普法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切实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
“八五”普法规划在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推进普法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把普法融入司法实践和法律服务过程,加大以案释法力度。开展司法、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整理编辑工作,充分利用典型案事件向公众进行法律解读。
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普法的途径,发展和规范公益性普法组织,鼓励社会组织将普法融入公益服务。
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加强智慧普法平台建设,发挥政府网站、普法平台和新媒体作用,强化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及行政规范性文件查询、法律问题咨询、典型案例解读、数据收集分析等功能,增强受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
“八五”普法规划对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特别是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提出了哪些新举措?
主要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者、村(居)民法治教育着手,重点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宣传教育;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涉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教育,促进依法诚信经营管理;积极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法治培训,完善法治宣传与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有效衔接机制。
“八五”普法规划采取哪些具体做法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一是要在制定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中体现遵纪守法等内容。
二是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明城市形象建设,推动建设文明延吉。要引导全社会树立权利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同时,完善制度保障。
延吉市将围绕哪些方面抓好“八五”普法规划组织实施?
五项举措。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全民普法和守法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把普法工作纳入全市各系统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纳入考核,推动解决普法工作中的难题;二是完善制度机制,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三是落实普法责任制,完善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明确普法内容、措施和责任;四是强化基层基础,加大对各行业开展普法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推动各单位将人员、经费、装备等普法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提升普法工作水平;五是加强评估检查,加大对各行业各部门编制“八五”普法规划的督促指导力度,加强评估验收结果运用,支持各级人大加强对全民普法工作的监督和专项检查。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马春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