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 促发展 勇担群众致富领路人——记安图县龙泉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平堂 要闻-延边站 赵新 2894599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抓党建 促发展 勇担群众致富领路人——记安图县龙泉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平堂 要闻-延边站 赵新 289459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延边站 > 要闻

抓党建 促发展 勇担群众致富领路人——记安图县龙泉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平堂

2019-06-10 11:07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绿油油的水稻,干净整洁的村路,宽敞明亮的农家院舍,干劲十足,朴实热情的村民……。6月初,走进安图县明月镇龙泉村内,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首先映入眼帘。村民告诉记者,以前的龙泉村可不是这个样子,几年前还是安图县内出名的落后村,村内上访户不断,村容村貌脏乱差,这一切改变都要从王平堂来了后说起。

1.jpg

  据了解,王平堂是中央政研室办公室副巡视员,先后在信息、人事、办公室等部门工作,经历多岗位锻炼,工作经验丰富。2017年8月,王平堂主动请缨到吉林省安图县明月镇龙泉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到任后,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积极发挥党员干部不怕吃苦的优良精神,主动融入群众中,紧紧依靠地方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

  ,将一个落后村变为先进村,2018年10月,王平堂被评为“吉林好人·脱贫攻坚先锋”。

  狠抓党建打造群众信任的村领导班子

  王平堂告诉记者,刚到任时,龙泉村是一个山区贫困村,户籍人口73户、210人,贫困人口24户、58人,党员20人。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分工不明确、履职不到位,很少组织学习和开会。成员中甚至没有一个懂电脑的,工作只是处于应付状态,效率很低,更谈不上去创新创业。另一方面,村民对村委班子的意见很大,上访的一拨接一拨,常年不断。班子好不容易开一次会,但几乎每次都会有群众来“搅局”,班子成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说话群众也不爱听,党支部找不到村里发展的路子,更没法获得群众的支持。

  为改变这一现状,王平堂并没有急于发号施令,而是时刻把党的嘱托放在心上,他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并确立了“严党风,强作风,正民风,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为建设一个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支部班子,王平堂同班子成员共同协商,制订了《龙泉村干部管理规定》,采取定人、定岗、定时、定责的方式,从点滴做起把大家的规矩意识培养起来。为充分发挥每个支委的作用,他依据每个人应履行的职责,把大家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半年、每年都应该干的工作,都一一罗列出来,张榜公布,互相监督,严抓落实。

2.jpg

  工作中,王平堂注重发挥政研工作者肯钻研、爱动脑的优势,与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密切关注和广泛借鉴兄弟单位党建扶贫工作经验,不断激发大家积极向上的活力。精心制作了“龙泉村党员服务队”红旗,每次活动,都是在红旗引领下进行,增强了大家的荣誉感、自豪感。开展了“感恩祖国感恩党,勤劳致富奔小康”“对照承诺找差距,落实承诺见行动”等主题党日活动。王平堂还十分注重对回乡创业年轻大学生的培养和使用,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发展入党、吸收到村“两委”班子中来,大胆压担子、交任务,注意传帮带。一年多以来,先后有两名回村大学生被吸引到村班子中来,并承担重要工作。

  知荣辱 讲正气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两年的驻村工作,让王平堂感受最深的所谓贫困,不是来自物质层面,而是来自精神层面,精神贫困成扶贫领域最硬骨头。村内为数不少的人,都把当贫困户看成一件很光荣的事,而没有当上贫困户的村民,则感到没面子、不平衡。久而久之,人们的是非观、价值观就会被颠倒,纯朴的民风就会被扭曲。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王平堂组织村委班子成员大力在村内营造“勤劳致富光荣,争戴贫困帽可耻”的氛围,先后树立了7名勤劳致富方面的典型,弘扬正气。且对贫困人员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引导他们要“知足、感恩、争气”,并积极开展“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活动,将每家每户的家风家训都张贴在自家门前,起到了良好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效果。

3.jpg

  2017年,村民邱某的儿子遭遇车祸,一次性赔偿对方30万元,这对一个农户来讲,简直无法承受,王平堂了解情况后,主动向她伸出了温暖之手。村民李某年近70,儿子被判刑,儿媳改嫁,身边只有一个孙女,王平堂每月自掏腰包资助她200元。村民赵某身患癌症,情绪低落,王平堂同村书记在第一时间来到病人家中,自掏腰包,每人资助她1000元。村民李某身患重病,而自己和老伴却浑然不知,还以为是中了暑,王平堂在走访中发现情况不对,立即将病人送到医院,经CT诊断,李某患得是脑干阻塞,医生讲,病人再晚一点到医院就没命了。“只要我们融入群众,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不遗余力的支持我们,理解我们,配合我们,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干越顺当。”王平堂说。

  抓产业 上项目 夯实脱贫致富路

  与群众有了感情基础,对村里的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王平堂便开始把目光对准在发展村内产业,带领村民增加收入上。据了解,龙泉村的传统产业是种植粮食、蔬菜、木耳等,经营方式单一,缺乏协作精神,经营能力低下。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王平堂同班子成员一起确定了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绿色有机,着力打造龙泉韭菜、有机大米、煎饼三个品牌的发展思路。

  王平堂发挥自身组织平台和人脉资源优势,积极协调中央政研室、中直工委、阳光保险集团、南京普天、天安保险和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等单位落实资金520多万元。建成670平方米的煎饼加工厂一座,日产煎饼1200多斤,年纯利润可达50多万元,至少解决了30多人就业问题;建成8公顷生态大米农场一个,预计年产大米8万斤,至少可解决10多人就业;新建钢架大棚25个,采取委托经营、品牌化打造方式种植“龙泉韭菜”,有效提升农户收益。

4.jpg

  在村内煎饼加工厂工作的脱贫户董欣娟告诉记者,现在的日子在以前都不敢想,如今不出村就可以找到工作,在农闲时每月也有了固定的收入,村内的环境也越来越好,我们贫困户在党和王平堂的带领下,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劲。

  据了解,除发展村内产业外,王平堂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利用驻村工作经费和帮扶资金为全村更换1000多米栅栏和20多个大门;协调南京普天,安装80万元智慧农业相关设备,村内可实时监控气象数据、人脸识别、免费Wi-Fi全覆盖等;联系阳光融和医院,设立远程问诊医务站,村民足不出户享受国家级专家诊疗。并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契

  机,全力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支持。驻村以来,王平堂累计争取上级资金支持162多万元,其中投资23.84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42盏;投资98万元,新建300平方米村部、80平方米卫生室;投资41多万元,用于山体固定和小流域治理等。

  近两年来,龙泉村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省、州、县、乡镇各级都给予高度肯定,龙泉村群众更是交口称赞。王平堂表示,无论以后在什么岗位上工作,他都将牢记党员干部使命担当,与群众打成一片,利用驻村扶贫这段宝贵经验,更好的服务于群众。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许家强  文/摄

编辑: 赵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