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40年变迁看教育实践 要闻-延边站 梁欢欢 278012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从学校40年变迁看教育实践 要闻-延边站 梁欢欢 278012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延边站 > 要闻

从学校40年变迁看教育实践

2018-12-11 10:34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从最初的2个班级、60名学生、2名教师到现在的千余名学生、百余名教职员工、一万多平方米的教学楼。改革开族40年,是中央小学师生解放思想、勇于改革,锐意进取的四十年,也是中央小学发生巨变的四十年,更是延边州教育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取得巨大成绩的缩影。

老中央小学校.jpg

  延吉市中央小学是位于延吉市中心部的一个朝鲜族小学,最开始校名为局子街(延吉)龙井村普通学校,已有百年历史。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不论是学校面貌、师资力量等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建筑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拥有1300多名学生,100名教职员工,成为了延边朝鲜族教育窗口学校。

13--70年代末学校旧校舍.jpg

  延吉市中央小学校是延吉市历史最悠久的朝鲜族小学校。创建于1915年9月1日,建校时叫局子街(延吉)龙井村普通学校,设2个班级,有60名学生、2名教师。学校创办至今,校名更易12次。

  现在在中央小学当英语教师的金英兰说到第一次来到中央小学的感受,那份尊敬与怀念之情浮现在她的脸上。

  “1978年,也就是我6岁那年,在学校当老师的妈妈带领我第一次来到中央小学校园,一下子就被学校吸引,大大的操场,中间三层两边两层的教育楼让我感到很敬畏。”

  那时校舍及教学设备虽然简陋,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学校里还有乐队、舞蹈队,很多学生还代表延边州到省里参加过艺术表演。

  “记得自己上一年级的时候,当时的汉语老师讲了‘妈妈补衣服的故事’,让自己至今不能忘怀。”

  1996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的金英兰回到了中央小学任教。

  “回到母校,自己是幸福的,因为自己喜欢孩子,也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当时的学校与自己毕业时有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一块黑板、一根粉笔,计算机室、语音室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在党和政府的教育政策下,学校面貌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形势下,延吉市中央小学不断壮大,建筑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拥有1300多名学生,100名教职员工。

  2012年,承载着党和政府创建全国一流的朝鲜族小学的梦想,中央小学现代化教学楼重建完成。学校秉承“六年为六十年奠基”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精心设计小学六年生活,致力于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雅”文化,以“孝、礼”教育为突破口,坚持走民族团结发展之路,借助艺术教育陶冶情操,以双语兼通教育为目标,构建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多元课程,开展了民族团结“六个一”系列活动,构建了“七彩幸福花”课程体系等,力争把学校办成“全国一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幸福学校”。

社团活动.jpg

  礼仪民俗馆、文化陈列室、礼仪教室,一面墙壁、一所厅廊间都传递着民族文化的深邃内涵,让校园充满人文因素。如今,文明礼仪之风在中央小学师生间、学生间、教师间渐盛。

  理念的更新、教师的努力,使学校一直保持着延边小学教育领先的地位,被誉为“教育的沃土,民族的摇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全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科学教育基地”“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州中小学德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

  在今天的中央小学,从大门外到校园里,民族文化已经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一进入学校,映入眼帘的是学校四周围墙上的礼仪之画;教学楼里的走廊上,学生的作品、名人名言、校园文化警句让你仿佛走进文化之园;每间教室里,学生们的特色文化、礼仪作品布满了版报墙。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刘源江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