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天覆地展新颜 头条-延边站 赵新 275013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翻天覆地展新颜 头条-延边站 赵新 275013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延边站 > 头条

翻天覆地展新颜

——我州改革开放40年新农村建设回眸

2018-10-24 10:24 | 来源: 延边新闻网

  “真想不到,深山沟里不到20户人家的屯子,国家也给修了水泥路,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儿如今成真了!”10月12日,敦化市红石乡红石村通往开发屯的7公里山路路面硬化工程竣工通车,困扰该村村民几十年的出行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他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

  “过去孩子上学要步行7公里崎岖不平的山路,一下雨,路上全是泥,有几处水沟经常出现山洪,非常危险,许多孩子坚持不下来就辍学了。因为这,村民搬走了一大半。”在开发屯生活了50多年的村民庄殿芝,提起村屯变化,有说不完的话。她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村外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运输只能靠牛车。5年前,这条路铺上了砂石,对几处水沟进行了治理,拖拉机可以畅通无阻了。“现在又修上了水泥路,轿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太方便了。”庄殿芝的“心路”变化是我州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从灰蒙脏旧到美丽宜居,改革开放40年来,我州先后开展了“集中整治村屯环境”、“村屯环境提升”和“创建美丽乡村”等工程,通过一系列切合我州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施行,全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日趋完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载体创建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乡村发展规划编制更加科学,乡村“互联网+”发展更加迅速,农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州农委新农办主任孙太松介绍,到目前,全州农村道路实现村村通,屯屯通达到90%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99.05万农村居民、农林场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推进省级新农村重点建设,全州先后有160个村被列为省级重点村,积极开展农村围墙、边沟、房屋等基础设施维修和改造,提升了村容村貌。特别是2018年,全州共有62个村列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村项目,有效推动了贫困村建设和发展。在全州持续推进的危房改造工作中,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7276户,从根本上改善了广大农民的住房条件。

  “现在的农村,村村都有文化广场,有‘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在当下的乡村采访,每一位农民都能概括出自己的幸福维度,因为我州的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修路建房,几乎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部:

  —— 乡村面貌全面改善。我州先从全面整治农村卫生环境入手,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重点清理“五线一环”地带以及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屯周边垃圾污物,以点带片、以线带面,带动全州农村面貌改变。

  ——农村环境显著提升。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秸秆、废弃菌袋综合利用,组织开展农业清洁示范区建设,推广清洁种植养殖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大力推进秸秆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建设。目前,全州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41.3%、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4.2%,全州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乡村文化传承发展。我州通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有效促进朝鲜族民族文化传承,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底蕴。近年来,一批具有朝鲜族民俗风情、生产发展、村容整洁、服务配套、民族和睦的特色村寨初步建成,充分展示延边民俗文化魅力。

  ——农业经济跨越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州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近年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发展迅猛。初步统计,全州休闲农业主体发展到近千家,农家乐建设达到了500余个。通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打造多种类型新农村旅游示范村,并利用农村文化习俗、产业基地以及乡村田园风光,发展民俗旅游、体验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挖掘新农村建设典型,丰富了新农村建设内涵。

  如今的延边广大乡村,不仅是我州农民的美丽幸福家园,同时也成为延边的美丽名片。目前,全州已累计创建州级魅力乡村62个、标兵村475个,占全州行政村的51%。全州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6个,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个,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3个,获评吉林省美丽乡村50个。全州有6个县市获批“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占全省三分之一。6个县市纳入“省级县域电商试点县”,4个镇、18个村获得省级电商示范镇、示范村,有2个省级电商示范基地,4个省级电商“双创”示范园区和14个省级电商示范企业。

  未来我州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全面推进五个振兴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本报记者 牛泽刚

编辑: 赵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